PAGE TOP
周益記
歷程

打包清空的那一天

2022 年 12 月 30 日

計畫萬全之後,2013年3月9日開始進行家具文物的修復作業。早上8點,仁政老師帶著團隊浩浩蕩蕩在周益記門口集合,一行人包含南藝大在學生與畢業生,以及正修藝術中心的一群年輕工作者們。在我的認知裡,一般來說搬運家具是用棉被包裹或墊著避免碰壞撞傷,但這群專業人士的步驟是先吸塵清潔,然後編號、拍照、記錄,再用泡泡紙或緩衝材仔細包覆、綑紮。兩天內要把屋內的家具打包到嘉義大學的木工工廠,鐵件和陶缸則需再從嘉義運往高雄。一句簡單的描述,卻是十幾個人抓緊時間辛勞的工作,如果不是對古物的熱忱和興趣,誰能在這樣滿佈灰塵和蚊蟲的環境中仔細清點包裝和記錄?感謝這群年輕朋友。

17噸鷗翼貨車裝滿綑包好的家具文物。

望著裝滿兩輛17噸鷗翼貨車的家具(而且是超出規範的上下疊),確實嚇了一跳。家具超出想像地多,除了幾件太大搬不出來的,還有民國50年代的沙發桌椅只能暫時留在原地。才發現原來神明廳上面的半樓裡藏了很多,乍看之下黑黑暗暗沒什麼東西,最後竟然搬出了一張大桌、四五支榭籃、一落竹編蒸籠、一二十支木畫框、十四張木板凳,兩支民國20年代的玻璃花燈,數支綠釉瓶,以及各式箱、櫃、盒。

從半樓清出來的玻璃宮燈留有滬江馬濤的落款。

從客廳餐桌櫃中也整理出不少以前用的餐具,甚至是日本時代的金屬刀叉、漆器小杯碟、咖啡杯組,以及斑斕如萬花筒般的玻璃糖罐。看著屋內家具一件件被清空的過程,有如回憶的拼圖一片片被填補,舊時生活的片段跑馬燈般逐一映現。

然後,我看到起居室安置電話的黑木桌,那是四叔說過很漂亮的桌子,應該是阿公仍在世的時候就在那兒了吧?它承載的不僅是一台電話,還有周家幾代人的共同記憶。令人驚喜的是,抽屜中存放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文件,有阿公買周益記的預約契約、房產登記書、大正10年的分家鬮書、帳簿等各式各樣的文書。可以想像阿嬤、阿公持家時,這個地方就像電視古裝劇裡老爺夫人正襟危坐的位置,所以電話、時鐘、月曆、金庫全都置放在這裡。我翻閱著那些資料,竟然就找到父親、叔叔、姑媽們口述傳說的直接證據,證明阿公周敏益和周席珍是在大正10年(1921)分家,且於大正12年(1923)從李雪樵手中購入周益記。太棒了,找到這些白紙黑字的證據,讓我修復周益記的心念更加踏實、清晰了。

大正12年(1923)購入周益記宅的買賣預約書,貼有印花稅票。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
2024 年 1 月 15 日
「獨具一格」新竹體家具鑑賞
2022 年 7 月 28 日
2020~2021 疫情下的漫長修復過程
2022 年 7 月 28 日
2020~2021 疫情下的漫長修復過程 2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