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TOP
周益記
歷程

揭開序幕

2023 年 3 月 3 日
周友達

2015年夏天結識明俐之後,花了不少時間先溝通,把周益記的價值和竹塹的人事物之間的關係,以及屋主我的許願等一一闡明。盤點梳理之後,由明俐提出再利用計畫的藍圖。我想起自己在和泰汽車考副理時作的新事業企劃,想不到自認不是個作生意的料,沒有接父親的貿易生意,也沒有在汽車公司努力爭取一個周邊事業的主管,但到頭來,在想要安身立命的老房子裡卻還是得有個Business Plan去拚搏財務的獨立自主。好像該做的事終究逃不掉?

周益記的再利用勢在必行,但在一切計畫開展之前,我們要先試著擾動凝滯已久的可行性,讓左右鄰居知道這老房子會修復開門。目標是在過程中打出一些知名度,收集、累積更豐富的內容,也更強化周益記與鄰里的連結。由於明俐向文化部申請的計畫順利獲得補助,2016年我們決定從「食衣住行育樂」這些庶民日常為題開始舉辦活動,在老房子未修繕前,張起「市定古蹟周益記宅」這個招牌。

周益記門前的奉茶四五六。

起初,我們先拉開鐵門擺桌擺茶,搭起帆布簾寫上「奉茶四五六」(每週四、五、六,為期一個月的活動)。不一會兒開始有左鄰右舍來問周益記是否會修復開門。這時候在地工作者宋素惠女士進來幫忙駐點,和左鄰右舍間的關係更熟絡,也讓我們更了解現在的北門街。這場活動也成為日後訪問杏春德記藥房、寶珠繡莊和鴻安堂藥房的契機,還推出了一系列「北門街阿嬤」的專訪。

訪問杏春德記彭碧蓮阿嬤。

作為復興周益記的起手式,我們舉辦的第一場講座從介紹自己開始。當時還在江山街的江山藝改所,不大的空間擠進許多朋友,這是我第一次對外界講家族和房子的歷史,也是跟鄰里鄉親首次面對面的互動。好好地打了招呼,讓「周益記」正式登場之後,我們接著舉辦「食」和「衣」兩場追溯周家歷史的主題活動。

周家飲食方面,我想起阿嬤喜歡的蟹粥,還有父親喜歡的甘蔗羊肉、虎咬豬(割包、刈包)裡的滸苔,以及潤餅裡燉爛了的高麗菜和豆薯(刈薯)。厚著臉皮拜託東門市場裡最大的南北貨店「南記行」第二代邱明琴阿姨,以她的新書《南記行的乾貨傳奇》為題在江山藝改所開一場講座,並請求她重現甘蔗羊肉這道菜。後續再委託年輕私廚史達魯先生延伸創作為西式新料理,同時由奧地利籍紀錄片攝影師Michael Geier先生拍成六部影片。

以「衣」為主題的活動,是和帽飾設計師林君孟(Winnie Lin)合作,重新詮釋阿嬤以富商之女身分嫁給新竹仕紳的生命旅程。從阿公阿嬤結婚時的紀念照片和阿嬤喜歡的火車旅行發想,我們回到阿嬤的娘家大稻埕舉辦帽飾展「旅程1928」。展覽除了重現兩個家族在變動的時代努力發展的旅程,也特別復刻了照片場景讓大家體驗當時情境,以此紀念1928年結婚的阿公阿嬤。

這兩場活動的意義就如我之前所說:祖先的事蹟文物是珍貴的遺產,我們理解學習然後創新,再往下一代傳遞下去。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
2022 年 7 月 28 日
2020~2021 疫情下的漫長修復過程
2022 年 7 月 28 日
2020~2021 疫情下的漫長修復過程 2
2023 年 1 月 27 日
三地修復的字畫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