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TOP
訪調計
畫成果

北門街的溫柔-薏荳屋

2016 年 8 月 14 日
文|宋素惠
攝影|Michael Geier
北門街的溫柔-薏荳屋

〔溫柔的凝視 影像敘事展 特企專文〕

北門街的溫柔-薏荳屋

hsinchu-0008820

訪談時間:105年5月11日
受訪人:許若文女士
店址:新竹市北區北門街92號
網頁:薏荳屋粉絲頁

【老屋裡的甜品店】

現在的北門街上,有不少餐飲店經營著,其中有一家在老房子中經營的甜品店─薏荳屋,雖然外觀看起來是翻新過的洋樓,但店裡面仍可見到昔時的清式樑柱,甚至是日治時期現代化留下已不堪用的老電線及礙子。整潔乾淨的店面,賣的是台式甜品,這間店面便是由許若文小姐跟先生共同打造起來的,許若文提起自己把關的食材與費工費時的備料過程,滿是對自家產品的信心與熱情,她說:「現在食安問題太嚴重,我只賣我們自己把關過源頭、自己也願意吃的東西。」許若文與先生開店至今已有十三年左右,家中有兩個相差十歲的女兒,一位二十四歲,另一位正在就讀曙光國中。

許若文從小父母離異,跟隨阿嬤居住在江山街一帶。現在小有名氣的江山藝改所咖啡廳使用得店面,便是向許小姐家承租。過去她的阿嬤在那裡擁有不少的房產。

 

【緣薄的父母親】

許若文的母親原本因為家貧,被外公送給楊家做童養媳,外公原本是製作黃豆製品,曾今在民國56年帶著自行研發的中華豆腐製作及真空包中技術到泰國發展,這番事業經營地相當成功,後來因家庭考量,將事業交給繼續在曼谷發展的張長春先生,逕自回到台灣,轉往台北賣布。開店之初在製作豆花時,許小姐還回到外公家,找阿姨請教外公製作豆製品時的傳統方法,黃豆也使用進口有機黃豆,要做出有著原始豆香的豆花與豆漿。店內也不賣珍珠粉圓類產品,因為沒辦法知道供應商的製作過程,不曉得中間是否會添加危害人體的東西,所以不敢販賣。這樣小心翼翼,希望能夠讓來買得客人都能吃到純真的食材原味。

許若文的母親過繼給楊家後生活也很辛苦。父親在機緣巧合下見到母親,便喜歡上年輕貌美的母親。那時阿嬤心想,兒子若娶了妻子或許可以乖些,便讓父親迎娶當時才十六歲的母親。母親的孩子中,許若文是最大的,但兩、三歲時因為受到病菌感染,雙腳不良於行。在母親離開後,阿嬤親自照顧她,她也是家中唯一沒有請保母照顧的孩子。說起阿嬤,許若文口氣充滿著懷念與敬佩。

【代父母職的許阿嬤】

阿嬤的本名叫許研,原是鶯歌人,從前只要坐車經過鶯歌,便會跟許小姐指著各處說明哪邊以前是他們的地。不知道為什麼阿公的角色從沒有在他們生命中出現過,有印象以來,家中就是阿嬤一肩扛起整個家庭,照顧著整個家族。詢問到阿嬤的職業,許若文憑藉印象回想,阿嬤培育過許多親戚參政,像是許小姐的姑丈、嬸婆的兒子,都是阿嬤栽培過的議員,不過她沒有問過阿嬤職業,可以確定的是阿嬤似乎是與地方政治人物有好的互動,人稱西許派,也會進行土地買賣,在新竹地區算是知名人物,現在問老一輩的在地居民,大家都還會記得,並稱呼她為寶珠姨。

許若文記得小時候家中有許多傭人,有專門負責整理房子的,也有專門負責煮飯的,家境富裕。阿嬤對於貧窮困苦的人總是很好,現在的大遠百旁邊曾有間棺材店,棺材店老闆與阿嬤交情很好,記得小時候經常看到老闆到家中向阿嬤收錢。當時許小姐覺得奇怪,家中沒有死人,為什麼棺材店會到家中收錢?後來才知道,阿嬤長期保持「捐棺」的善行,若是遇到窮苦人的家中有人過世時,阿嬤便會捐錢,讓棺材店協助送棺材過去幫助他們辦理後事。

阿嬤也曾協助新竹法王寺建廟,並習慣在每年城隍爺出巡時準備飲料,放在三輪車上,用水缸裝著奉茶,提供給陣頭的人們飲用。阿嬤還會請遊覽車載信眾們一起去謝神,吃飯都由她買單。可見阿嬤的慷慨與虔誠信仰。

有次阿嬤帶許若文到省立醫院住院,項鍊在浴池不見,阿嬤似乎知道是誰拿走的,跟那人說缺錢沒關係,阿嬤可以給他,但要把項鍊還她。許小姐說:「阿嬤對錢不太在意,人很隨和、有度量,也不會跟人計較。」也可以從回憶阿嬤的種種,想見是位多麼有氣度的人。

17
從小影響許若文最深的阿嬤許研女士(照片提供:許若文)

【最親密的家人】

對許小姐來說,阿嬤不僅是崇拜的對象,也是影響她最多、最親密的家人。從小腳部病症隨著年紀增長越加嚴重,甚至眼睛都快瞎了的時候,阿嬤帶著她到處求神拜佛,人家說哪裡有神靈驗便帶她去,也到處求醫。曾遠到嘉義李府王爺廟,只求保佑她身體健康。以前被介紹到沙鹿的童綜合醫院,請院長幫忙治療,那時阿嬤都請計程車載著她去看醫生,後來又帶著她去圓環附近的宏恩醫院,在許若文小學四年級時再讓洪文棟醫師開刀。雖然眼睛治療好了,但視力還是比正常人略差些。到了暑假,阿嬤就會帶著她去泡溫泉,只因為覺得泡溫泉對腳比較好。那樣無怨無悔、不計錢財、不怕麻煩地用心照顧,到現在仍是許若文心中非常感念的地方。

【時尚、獨立的女性風範】

雖然阿嬤在許若文的心中是個獨立堅強的人,但同時也具有可愛與有趣的一面。像是阿嬤很喜歡玩四色牌,都會去找朋友玩牌,那個時代打麻將的都是外省人居多,而本省人大多是玩四色牌。

愛漂亮的阿嬤出門總會畫眉毛,以前眉筆是軟的,有時會畫得一邊高一邊低,阿嬤因為戴眼鏡,怕看得不準就會叫若文幫忙看看是否畫得平均,若文有時忍不住笑了出來:「阿嬤,你今天畫得高低差很多。」阿嬤就會用衛生紙擦掉,趕快重畫。阿嬤出門遊玩時的裝扮從衣服到飾品都精心挑選,每次出門都不一樣,穿著相當時髦。

阿嬤也很愛買東西,許若文還記得有次阿嬤從國外回到桃園國際機場,就買了兩台照相機、一台電鍋、電視、熱水壺,光買東西就累癱在機場外的走道上,還得叫人家幫忙搬東西。不過阿嬤買東西也不忘買給許小姐,像她小時候就背著阿嬤買的日本製書包上學,在那時是很少見的。

許小姐說,若有機會送阿嬤一份禮物,或許會想要送她一副眼鏡,因為每次出門阿嬤都會戴個眼鏡。但認真說起來,其實從小沒見阿嬤缺過什麼東西,雖然阿嬤年輕時很辛苦,卻是集千萬寵愛於若文身上,總是讓她感受富裕的生活。 

【虔誠得神助】

或許受到阿嬤的虔誠信仰影響,許小姐當初要開店時,也是到廟中求神明協助,她也覺得受到神明不少的幫助。最早許小姐與先生在經國路上開修車廠,先生手藝很好,但為人老實善良。那時常有客戶車子修完取回去時都沒有問題,等到要跟客戶收錢時卻一直反應有問題,也有客戶積欠款項。加上後來車子有保固三年送原廠維修的福利,以及維修技術的斷層,使得生意越難經營。

剛好那時在高雄小港賣薏仁湯的朋友生意不錯,便詢問許小姐夫妻要不要轉行,且願意將薏仁湯的手藝傳給許小姐夫妻倆。兩人考慮後決定改賣甜品,並在北門街開始尋找店面。剛開始並不順利,後來許小姐想到從小便很信奉城隍爺,遂到廟中求城隍爺協助找房子。在祈求後沒多久,之前看過的一間老房子的房東太太來電詢問,那便是薏荳屋現址的屋主王成節律師的太太。

老房子的模樣破敗地像是廢墟,讓許小姐夫妻卻步,但王太太釋出善意,說明不想租給一般賣吃的,想要租給看來善良的他們,並願意合作整修房子。許小姐便與對方協議:店面裝潢需要的部分由許小姐負責,像是現在的地磚就是當初找的;而房子原本該修理的部分由房東負責,之後有損壞的部分,許小姐會處理,像是幫忙守護老房子那樣。雙方同意後,他們便承租下來,直到現在。

今年因為隔壁在改建房子,店面的牆壁受不了而裂開,玄的是自從牆壁裂了之後,家中不管錢財、生意、身體各方面都不順利。加上近年面臨房租上漲,讓許小姐猶豫是否要退租。

那時有個朋友帶著她去一間媽祖廟問事,那裡有位乩身阿嬤聽說可以通靈,便去請教該怎麼辦。阿嬤說房子裂開都是不好的,最好搬離,但她想已經花了這麼多錢做整修,租約還未到期,孩子住在那邊也方便上下學,實在不捨。後來阿嬤詢問當初找房子是否有求過神明,許小姐說是求城隍爺幫忙,阿嬤便請她回去找城隍爺請教。

許小姐記得很清楚,二月二十四日她回到城隍廟,向城隍爺說明現在的困難,並求籤指示,看到籤詩時似乎就放下心中大石,她現在還將籤詩黏貼在筆記本中。當時去問籤詩的意涵,意思大致是說可以繼續住下去,城隍爺在保佑著,最不好的時間已經慢慢過去了。既然神明這樣指示,許小姐就想夏天也到了,生意比較好,慢慢熬過去就好了。

另外還有一件奇妙的事情,許小姐自從開業以來,每年都會像過去阿嬤奉茶那樣,在城隍出巡的日子準備飲料讓參與城隍出巡的信眾飲用,並在門口燃放鞭炮,藉以還願感謝神明。去年城隍出巡正巧下雨,原本擔心鞭炮排下去遇到下雨會無法放炮。但要排下去的那一刻,雨就停了。更巧的是城隍爺的神轎就停在附近休息,她當時正在那邊顧著鞭炮以免被人不小心點燃,突然有人喊說「要鑽轎腳了,快排隊!」她趕緊跪下,沒想到就跪在城隍爺神轎前,成為最先鑽轎腳的信眾之一,起身後發現女兒們排了很久,還被女兒罵跪前面也不講,真的是相當巧合,令人感到神奇。

【傳承阿嬤的氣度】

自小跟父母緣淺,甚至沒有跟他們同住一個屋簷下超過一年的許小姐,透過阿嬤,學習做人的態度與風骨。「阿嬤走了以後就很懷念她,第一次發現生離死別是這樣,原來她不會回來。國一的時候阿嬤就過世了,但是她帶我長大的點點滴滴,都在心裡。」那些記憶成就了許小姐面對人生問題與困難的力量,也讓她對於人生總是樂觀的:「腳這樣也好,雖然小時候每天都要看醫生,又要開刀、打針。不過可能因為身體這樣,所以更能體會比我更不方便的人,所以如果在自己做得到的範圍就多做一些東西。可能也是因為這樣,在挑老公方面也比較注重要有一技之長,不一定要很帥。但如果不是因為腳這樣,想法可能就不一樣了。」

就算沒有父母親在身邊,有著阿嬤的深厚親情,也讓她能夠挺過人生困頓。雖然阿嬤的逝去是一種傷痛,但也讓許若文能夠堅強,並了解阿嬤的寬闊心胸,能夠以己度人,同理他人。並能夠用著同樣的心態教育著自己的孩子,誠懇地面對與先生共同經營的事業,讓每一個客人都能品嘗到他們的心意。

*本專文著作權及影像版權為周益記所有,僅供註明出處全文轉載,請支持友善轉載。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
2016 年 8 月 11 日
北門街的溫柔-杏春德記
2016 年 8 月 4 日
北門街的溫柔-鴻安堂
2016 年 11 月 16 日
午後的北門外游擊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