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街故事
一天當中,你最喜歡北門街的哪個時段?
或許是清晨,或許是正午,或許是傍晚,或許是深夜……
一位來自奧地利的攝影師Michael Geier,與一位剛剛搬到新竹的古蹟策展人,
一個是異鄉人,一個是新住民,
他們從這個題目開始,用上千張的影像與溫柔的文字書寫進行跨文化對話,
凝視這條大街的新與舊。是衝突?是格格不入?還是共生?
我們不曾見過兩百多年前的北門大街,對歷史而言,
2016年的我們都是新來者,不管是北門街上的新店家還是世代傳承的家族,
我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與這條街相處,而我們與它相處的方式正塑造著它未來的面貌。
本次展覽中,讓我們都當一次新來者,透過影像與文字書寫,凝視這條你可能熟悉或是陌生的大街。
溫柔的凝視 展覽專文
新竹市的北門大街是一條跨越城市發展三百年歷史的大街,曾經是日用品及農產品交換的集散地,也是許多郊商、地主、仕紳匯聚的大街,亦為當時設於竹塹城的淡水廳衙署北上艋舺的官道,可以說是北台灣最重要的經濟與政治大街。
今日提到北門大街,我們不會忘記這些輝煌的過去以及它對整個城市發展的貢獻,但在兩個初來乍到的外地人眼裡,這些「史料上」的風華已難完整在現有街廓中看見,經過三百年時光的沖刷後,現在的北門街像是塗上層層不同的新漆與舊漆,除了歷史的傳奇色彩,北門街加入了許多新來者(newcomers)的參與,除了還有零星幾間傳承至今的百年老店,也加入了各種各樣的小吃店與商店,甚至拔地而起的高樓建築已改變北門街的天際線,這些「現況」與「史料」中的北門大街存在著極大的落差。
舊街區的新發展取代了原有的歷史紋理,也可能實現人們對於便利、舒適生活的想像,不論你是否喜歡這樣的改變,我們不曾親眼見證過兩百年前的大街,但21世紀的現在,不管是新來者還是世居北門街的家族,我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與這條街相處,而我們現在與它相處的方式仍繼續形塑著它未來的面貌。周益記邀請大家透過兩位新來者的影像與文字,從三個系列作品—「從時光到時代」、「弦外」與「世界之音」,慢下腳步閱讀與思考這條你可能熟悉或是陌生的大街。
北門街的溫柔-鴻安堂藥房
北門街上有一間傳承四代的鴻安堂中藥房,位於外媽祖廟長和宮對面,店裡的傳統藥櫃、工具,是鴻安堂謝家人與老竹塹人生活在此點點滴滴的記憶。藥房內總會看到第四代傳人一同抓藥、包藥的畫面,可以感受到一家人對於這份事業的認同感,而不時也會看見一位白髮阿嬤在店裡協助整理藥材,她便是第二代傳人謝麒驥的妻子謝林新美,高齡九十三歲的謝林新美阿嬤仍然活躍店內….
北門街的溫柔-杏春德記
百年老中藥店「杏春德記」,店面雖小卻包羅萬象,傳統中藥、科技中藥、保健的相關食品整齊擺放在店內中。店主是第三代的溫彭碧蓮阿嬤,溫阿嬤雖然已經八十七歲,每天仍坐鎮店內,與兒子、員工共同處理事務….
北門街的溫柔-薏荳屋
現在的北門街上,有不少餐飲店經營著,其中有一家在老房子中經營的甜品店─薏荳屋,雖然外觀看起來是翻新過的洋樓,但店裡面仍可見到昔時的清式樑柱,甚至是日治時期現代化留下已不堪用的老電線及礙子。整潔乾淨的店面,賣的是台式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