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TOP
活動
紀錄

祖師爺眼皮下的生活

2017 年 8 月 28 日
講者| 徐亞湘
記錄| 宋素惠
圖| 徐亞湘
祖師爺眼皮下的生活

[106年7月1日-講座精華摘錄]

【前言】

北管在過去佔據了我們生活娛樂中的一大部分,隨著時間的更迭,北管音樂逐漸沒落。這次周益記嘗試以入門者的角度來推廣南北管音樂,第一場講座以信仰為主題,來談談在南北管音樂中非常重要的祖師爺信仰,邀請徐亞湘老師,為大家介紹「在祖師爺眼皮下的生活」。

【與祖師爺的緣分】

徐老師一開始談到他與祖師爺的緣分,是與兩位非常重要的戲劇神:田都元帥以及西秦王爺。徐老師在民國79年到82年之間做了有關台灣戲劇史、中國戲劇史,還有兩岸的戲劇交流史的研究。當時做了兩年左右的研究,對於戲神有著莫名的親切感,之後就以戲神做研究的主題。但在徐老師研究完之後就無人接續,一般大眾對於此也不甚瞭解,讓徐老師覺得有些可惜。

與祖師爺的緣分

田都元帥一般都被稱做為老爺,老爺的神像在嘴巴旁邊畫有蟹腳,在台灣的神像當中,只要看到嘴邊或是額頭上有螃蟹圖樣的,一定就是田都元帥。老師在分享田都元帥神像的照片時,順帶介紹了宜人京班,宜人京班原本是唱廣東戲的戲班,後來改演京戲,改成京班後應該要改拜唐明皇,但是宜人京班還是維持原本供奉田都元帥的傳統。

徐老師在進行台灣本土京戲研究時,認識了宜人京班,也發現很多台灣人都覺得京劇是給外省人看的,但其實日治時期的台灣人就有看京戲的傳統,那個時候的仕紳階級主要愛好南管、北管和外江,外江即是京戲在台灣的稱呼。
每年農曆的6月11日徐老師都會去和宜人京班的老藝人一起聚餐,參與他們每年一次的吃會,這些皆為客家籍的京戲老藝人都會在這一天齊聚一堂,而他們也將他視為自己人。徐老師表示,這是做田野跟台灣文化結合最好的一種感受,也是後來與兩位戲神一直有很深緣分的原因。

談到田都元帥跟西秦王爺,並不能只侷限在台灣,畢竟在文化上台灣跟中國是很有淵源關係的。在台灣,戲曲的祖師爺就是西秦王爺和田都元帥。而中國的京戲、崑曲、秦腔等等也有各自的祖師爺,所以戲神可以說是戲曲從業人員的祖師爺,而台灣主要就是這兩位神明。像是現在知名的國光劇團,該團是在1995年由原本三軍劇隊(國光、海光、大鵬)合併後所成立的,他們所奉祀的祖師爺,就是白面無鬚造型,俗稱為老郎神的唐明皇。

一般人大多不知道田都元帥、西秦王爺這兩尊神明,因為祂們似乎不在現代人的生活周遭出現。但過去不同,以前學北管音樂的人很多,地方人士都會參加在地的北管班社,其中西皮派的拜田都元帥,福路派的拜西秦王爺,如果是雙教兼學者,他們拜的祖師爺則是這兩尊神明,所以以前的人們對於這兩尊神明是非常熟悉的,祂們在過往也較為人知。只是北管戲曲距離我們現在的生活越來越遠時,年輕人就不太清楚了。

【不同劇種所奉祀的戲神】

談到戲神信仰,就必須提到在各地不同的劇種所奉祀的分別。以台灣來說,七子戲、九甲戲、四平戲、歌仔戲、客家戲、皮影戲、南部傀儡戲、南管/潮調布袋戲,以及北管西皮派及宋江陣都是奉祀俗稱老爺的田都元帥。

徐老師特別介紹她在拜訪布袋戲藝師陳錫煌老師時,曾見過一尊十多公分高的田都元帥金身,由於戲班經常到各處衝州撞府演出,為了攜帶與供奉方便,所以會刻意雕刻這種小尊的神像以便讓神明隨戲班移動守護,演師們每每在開演前總要好好膜拜,這也具有安定戲業人員心理的作用。

布袋戲師陳錫煌田都元帥金身
布袋戲藝師陳錫煌老師與田都元帥金身。

奉祀西秦王爺的劇種則有亂彈戲、北管布袋戲、北部傀儡戲,以及北管福路派。亂彈戲是徐老師很喜歡的一種劇種,在清朝統治中後期到三、四十年前左右,幾乎可說是台灣最風行的劇種。徐老師也感嘆,這些劇種、這些聲音,除非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斷地出現並形成聲音、情感連結,否則我們是無感的,沒感覺怎會感興趣並關心呢?

【中國的戲神】

中國的戲神有:清源師(二郎神)、老郎神、翼宿星君、喜神、莊王、田都元帥等等。其中,台南的京調票房和樂社就有繡著翼宿星君字樣的繡旗。而喜神則有分兩種,一種是被膜拜的戲神,一種是戲劇演出中抱在懷裡的假娃娃。而莊王,則是陝西梆子戲所膜拜的神明。祭拜田都元帥的劇種則以中國東南各省分為主。

【田都元帥的傳說】

田都元帥

田都元帥傳說是唐明皇時梨園樂師雷海青。祂原本是蘇丞相(或蘇員外)之女在野外摘取稻穗食用而孕生,由於蘇小姐是未婚生子,在當時禮法難容,遂遣婢女將雷海清遺棄在田中,數日後反悔想要抱回,一到田中查看,竟發現小雷海清周遭有許多毛蟹吐泡救活了祂,所以祀奉田都元帥的戲班人通常有不吃毛蟹的規定。

童年時雷海清不會說話,十八歲後才開口發笑,並且精通音律,被唐明皇徵為宮廷樂官。唐明皇有次在夢中聽聞一首美妙仙樂,醒後苦惱無法再次聽聞,便召雷海清詢問有沒有辦法讓他再聽到這個旋律,沒想到雷海清一奏便奏出了唐明皇夢中的旋律(也就是傳說中的霓裳羽衣曲),唐明皇龍心大悅,便賜酒予雷海清,雷海清飲酒後醉倒於台階上,皇帝便命宮女將他扶起到皇帝坐塌上休息。後來雷海青昇天,位列仙班「九天風火院」,另有金雞、玉犬作為隨從,所以常能看到田都元帥像旁有金雞跟玉犬神像陪祀,也因此戲班稱呼狗,會以「幼毛」(台語)稱之,以示尊重。

【田都元帥的信仰】

田都元帥信仰主要分布於中國東南省分(福建、廣東、浙江、江西),祂又名為田公、相公爺、田元帥、田公元帥、田府元帥、三田都元帥、田老爺、老爺等。

田都元帥生日是農曆六月十一日,也有人會在六月二十四、八月二十三日祭拜。神誕日時戲班成員都會有莊嚴的祝賀活動,並且一定會敬備排場、牲禮。另外,團員之間的流動,也會集中在老爺生日,或是舊曆年時。因為戲班的人生活比較逍遙隨意,常因入不敷出跟班主或別的戲班借錢(又叫借班底),如果借了錢卻無法還清,就要在此時決定是否繼續待在該戲班半年。

通常一個行業在一般大眾眼中越被視為低賤的,他們奉祀的祖師爺所附會的身分就會越高,戲界亦是如此。所以在田都元帥雷海清的神龕上通常會刻上翰林院字樣,或是儒林殿、探花府等,以彰顯其地位尊貴。

田都元帥通常當作戲神祭拜,但祂也是地方神,具有醫療、逐疫的特色,與鍾馗的性質有點像。戲班人如果有體質較有感應者,大多會學跳鍾馗或是跳元帥。比如戲台剛蓋好,一般都要請田都元帥或是鍾馗來淨台,清除汙穢邪煞。宋無名氏《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五「風火院田元帥」條是最早關於田都元帥的紀錄,特別的是,在紀錄上的「火」字通常會倒著寫。日本時代很多福州人來台灣做華鞋、飲食、剃頭等工作,他們在台灣主要拜的神明除了齊天大聖之外,即是田都元帥。

以田都元帥為主的宗教儀式除了有前述新建戲臺落成之「開台」,也就是由演員扮演田相公執行「踏棚」儀式,趨除舞臺上凶煞惡鬼外,還有以傀儡戲偶田都元帥表演「大出蘇」進行謝土、開廟門等儀式者。

台灣以田都元帥為主神的寺廟非常多,如基隆覺修宮(有輿前子弟儒霖堂)、臺北紫來宮、行德宮、新北三重福義元帥府及田師府、中壢天德宮、鹿港玉渠宮、台南安定靜安宮、三鯤鯓天宮壇、學甲田府元帥廟、新營土庫土安宮、後壁元齊宮、高雄鳳山田南宮、屏東東港香吉堂、南方澳漢聖宮等等。

【西秦王爺的由來】

西秦王爺

我們現在所祭拜的西秦王爺,傳說就是古時候的唐明皇,所以神龕上面會刻有武英殿的字樣。西秦王爺的生日是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與關聖帝君、雷神同一天生日。

目前只有台灣有稱呼為「西秦王爺」的神明,但或許我們可以從大陸幾個劇種所拜的祖師爺的稱呼來推論如何演變過來的。廣東海豐有一個劇種西秦戲,也叫外江戲、亂彈戲。廣東的西秦戲跟台灣的亂彈戲很有關係,徐老師在九零年代曾隨邱坤良教授做過北管溯源調查,去到廣東詢問當地西秦戲的藝人,發現他們跟台灣的老師演奏同一首曲子竟有百分之八十是一樣的。廣東西秦戲一半的腔調與秦腔有關,秦腔在明末傳到南方,經歷在地化後演變成西秦戲,所拜的戲神有秦二世胡亥及莊王,有些人說莊王就是西秦王爺。而西秦戲拜的祖師爺是妙藏王、西秦莊王,二者都有個秦字,非常有趣。

因傳說中唐明皇曾經被蛇精所害,所以戲班人是不能直接說「蛇」這個字,要叫「溜公」(台語)。而且只要是拜西秦王爺的布袋戲班、歌仔戲班幾乎不演「白蛇傳」,因為裡面有蛇。

【西秦王爺的信仰】

西秦王爺在台灣的信仰大致可分三類,戲神廟是純粹戲班在祀奉的廟宇;子弟館廟則是原本是子弟館,後來變成地方廟宇的;地方公廟或角頭廟就是在地的地方神廟。戲神廟有臺北西秦古廟;子弟館廟則有瑞芳瑞龍宮(瑞樂社)、同安宮(同樂社)、集福宮(集福社)、福安宮(福安社)、蘇澳復安社宮(復安社)等;公廟或角頭廟有新北金山武英殿、彰化王田天和宮、聖安宮、旗津清音宮、屏東佳冬金龍宮等等。

台灣拜西秦王爺最盛的地方算是彰化,當地北管子弟團梨春園還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指定為北管音樂的保存者,並得到文資局的補助,將曲館的音樂復振。在西秦王爺聖誕時,除了排場賀壽曲目醉八仙外,他們還恢復了三獻禮並於最後還演出的弟子戲。

彰化梨春園
彰化梨春園

【戲神信仰功能】

戲神信仰對於戲班有非常大的作用,大致可分為幾點:整合戲班力量、維持戲班運作、安定演員心理、維護戲業傳統、建立團體情誼。

整合戲班力量,是由於戲班生活大多是沒有秘密的,很多的流言蜚語傳遞渲染的速度很快,因此是非糾紛也多,透過信仰可以整合彼此的信念。再來是維持戲班的運作,過去勾欄瓦舍這樣演出的地方,舞台正對戲神,對著戲神演戲怎麼可以馬虎。安定演員的心理這點非常重要,徐老師自己即奉祀田都元帥二十多年,對他的生活家庭及學術發展來說,老爺的庇佑和幫助很大。再來就是維護戲業傳統,戲神在、人就在,戲神信仰會把人聚在一起把戲劇一代代傳承下去。另外,就是團體之間情誼的維繫,廟有交陪廟,戲業、曲館之間也常是因為所祀戲神相同及有私誼,而會互相走動。像是以前徐老師常跑子弟館的時候,就會看到各個子弟曲館的牆壁上都會掛有子弟館間互贈的匾額,徐老師也希望這樣的傳統能夠繼續維持下去。

【生活中的西田二神】

徐老師一直強調這些信仰都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為數眾多的戲神廟之外,比如說西福之爭,這是台灣分類械鬥史上唯一因為學習音樂不同、奉祀的神明不同而引發的械鬥,範圍從宜蘭到台北縣的東北方再到基隆,西皮、福路二派人打了將近百年。過去徐老師在做日治時期研究時翻閱當時報紙,就發現報端上不時會刊載西福械鬥的消息,當時的日本政府很傷腦筋,需要找地方領袖出面協調,甚至要叫兩派的人兩尊神都要拜,想盡各種辦法弭平因音樂學習上的不同而衍發的社會衝突。

再來就是布袋戲基金會西田社,為什麼會叫西田社,就是取西秦王爺跟田督元帥的第一個字命名,所以西田社彩樓上的雕刻就有螃蟹造型。

田都元帥神將造型

另外還有現代劇場的優劇場(現名為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當年因為在西方被詢問「妳的身體太西方了,妳難道沒有你們台灣人自己的身體嗎?」回台灣後,為了要找尋台灣人的身體,就向白沙屯媽祖、太極導引、南北管、車鼓等等民俗表演藝術中,去尋找到底什麼是台灣人的身體。因為在尋找的時候接觸了北管,於是拜了田都元帥。現在台灣現代表演藝術團體在拜戲神的,大概就只有她了。

最後是南北戲劇祖師聯誼會,這是一個拜西秦王爺與田都元帥的戲班、藝人所組織的一個聯誼會,每年在神明聖誕都會有相關的排場和演出等慶祝活動。

徐老師分享說道:「許多原本在我們生活中都可以看得見的事物,只是因為我們習焉不察,只是他們不是我們眼下關心的所在,我們就以為他們不存在或離我們很遠,而自然而然地不去關心留意。我想,今天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透過與各位的分享,至少這兩位神明在我們心中的位置就會開始不一樣,謝謝大家。」

或許每個人的信仰都不一樣,但如果我們要了解這裡的藝術文化及歷史脈絡,從信仰的角度找起,或許是種方式。透過信仰看見歷史的發展,了解我們文化的淵源,帶來更多的想像,期待能夠讓我們對在地有更深的了解與情感。或許某天當你走到廟裡時,也能秉持著好奇心探索我們與南北管、與兩位戲神、與在地文化歷史的關係。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
2019 年 12 月 20 日
《南聲囝仔》映後座談會
2020 年 2 月 5 日
《塹城育樂行旅》
2024 年 1 月 15 日
「獨具一格」新竹體家具鑑賞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