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TOP
活動
紀錄
2019 年 8 月 15 日
編輯部
講師:孫致文
紀錄:林立欣

【孫致文老師導覽路線與精華記錄】

使用方法:請閱讀本文導覽故事,按圖索驥搭配以下「竹塹南北管的日常風景」Google路線地圖使用。

【前言】

1996年,孫致文老師在新竹西門北極殿玄天上帝廟看到振樂軒正在排戲,就從紀錄者的身分慢慢加入他們,學習了後場演奏,也在前場演過旦角,從那時起就加入新竹振樂軒至今。今年請到孫老師以一個新竹北管子弟的身分,帶領大家走訪竹塹的舊城巷弄,從長和宮出發一路往南門去,走進新竹的傳統戲曲音樂,一起認識竹塹南北管的日常風景。

SONY DSC

【北管跟南管的差別】

南管是泉州人用泉州方言跟曲調來演唱的音樂跟戲曲,除了演唱之外,還有梨園戲,分成大梨園跟小梨園。新竹在香山有小梨園班,是由小孩子所組成的班,稱作七子戲,後續也和北管有交流,形成另一種南北交加的戲曲,現在中國把它定名為高加戲,在台灣有人寫作九甲戲或狗咬戲。

北管以前被認為是漳州人帶來臺灣的戲曲,但新竹的泉州人和客家人這些不同族群的漢人也都有在學習、傳唱,所以孫老師認為:北管是相較於南管的北方系統戲曲,並非特屬於臺灣的漳州籍移民。台灣有句俗諺「吃肉吃三層,看戲看亂彈」,意思是說亂彈戲就像肉食中的「三層肉」,是最好看的戲曲;「亂彈」原本是相對於「雅部」崑曲的詞彙,泛指各種地方戲曲;但那句俗諺中的「亂彈戲」,指的是傳到台灣的北管戲曲。

【西秦王爺和田都元帥】

臺灣的北管分成福路、西皮兩派,前者以西秦王爺為祖師,後者則奉祀田都元帥。長和宮側殿供奉著新樂軒的西秦王爺,神像是有鬍子的帝王扮相,左右兩邊是捧著印和劍的太監,前方則有傳令將軍。

西皮派的奉祀的田都元帥,常見的造型則是個年輕武將,戴著元帥盔,上面還有用雉尾做成的翎子。西皮派又稱做「新路」,福路派則稱做「舊路」,或記作「古路」,由這名稱推斷,「西皮派」應該興起較晚。西皮就唱西皮、二簧,跟現在京劇的唱腔有不少相像的地方,因此,已去世的戲劇學者俞大綱才說「北管是京劇在鄉下的表哥」。留傳至今的北管戲曲抄本中,除了整齣的戲曲外,還保留很多明代的小曲。

【新樂軒】

SONY DSC

新樂軒成立於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這是透過1948年新樂軒慶祝成立四十周年在長和宮登臺時的大合照推算而知。這張照片中戲台上方寫著「慶祝正副總統就職大典」。新樂軒的主要成員是新竹北門附近的居民,他們平時都有自己的職業,成員們不以演戲謀生,業餘聚集,將學習戲曲當成一種娛樂。新樂軒的支持者則多是北門街跟北大路附近的仕紳,當時有「廿四董」的說法,也就是有廿四位大老闆支持著新樂軒的活動。例如:謙成商行的主人─陳性,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演出,卻是重要的支持者。

新樂軒的文物眾多,當中鑼桿是完整實木鏤雕,保存狀況良好。鑼桿雕刻的年代約在大正十三年,由泉州的師傅王益順雕刻。鑼桿一面雕刻的是戲曲故事《九曲黃河陣》,是很熱鬧的武打故事,人物和場面的雕刻很滿,很符合北管熱鬧的氣氛。另一側刻有軒名,主題是「漁樵耕讀」。雕刻的人物豐潤細膩,感受這裡的漁樵耕讀是為閒暇之餘的休閒,也因新樂軒的支助者多為北門街上的仕紳,其文人特質充分呈現於軒社的文物中。

SONY DSC

【竹林書局】

長安街上的竹林書局,編印了很多戲曲唱本,有閩南語,也有客語的。目前能買到的,還有上百種。曲文除了講述歷史故事、著名戲文,也有改編近代的社會奇案;當然,其中更多勸人做好事、孝順父母的內容。這種「歌仔冊」,自清代經日本時代到二戰之後,新竹、台中、嘉義、台南等地都有書局編印。竹林書局大約在1930年代開始印刷販售「歌仔冊」,甚至也新編唱詞,這在竹林書局的曲冊中都能看到相關文句。目前,新竹之外的書局都不再印刷、販售歌仔冊,竹林書局可以說是非常珍貴的文化資產。

大約二十年前,竹林書局在城隍廟戲臺口一直有個攤位,除了賣歌仔冊,也印售《家禮大成》、《三字經》、《千字文》、《玉歷寶鈔勸世文》、通書(農民曆)等,這些書籍與過去新竹人的生活,可說息息相關。

【城隍廟戲台】

城隍廟的戲台,大家平時或許不會特地為它停下腳步;但每逢農曆七月十九普渡、十一月二十九新竹城隍爺的生日,戲臺上會連演將近一個月的戲。城隍廟的戲台出口在下端,因為攤商營業的關係,平常是進不去的。戲台是三面開的,因此演員上台要先對前面亮相,然後再對左、右邊的觀眾亮相。因三面都要顧及,所以演出步調很緩慢。

【竹塹北管藝術團】

進入城隍廟彌勒殿後,可在彌勒佛像右前方見到竹塹北管藝術團供奉的西秦王爺。新竹原先有五軒一社的盛世,但在電視、電影及網路越來越發達之後,就漸漸沒落。1994年振樂軒由曾健雄號召復出,而後又與莊定財共同籌組新竹市北管戲曲促進會,讓原本不同軒社的子弟同心重振北管。2000年,北管戲曲促進會獲城隍廟支持,日常排練就移到城隍廟明正樓二樓。直到2007年,又正式定名為「竹塹北管藝術團」。

竹塹北管藝術團也有自己獨特的木雕鼓架、彩牌跟鑼槓,是新竹「無形文化資產[鑿花技術]保存工作者」蔡揚吉新做的。很特別的是,他雕刻的鼓架上,獅子不是傳統捲毛的獅子,而就是非洲獅,他認為這個時代要有這個時代的風格,就如同新竹同樂軒、新樂軒等軒社在大正年間雕造的彩牌上,就有歐洲風情的天使。

【三角公國】

建國公園被新竹人稱為三角公園,一旁的新竹生活美學館前身是新竹社教館,更早則是日本時代的公會堂。據振樂軒的老前輩們回憶,新竹北管子弟常在公會堂前的空地搭台「拚戲」,一展長才,也一較高下。公會堂經常有很多表演活動、展覽活動。現今的三角公園,除了方便大家聚集喝茶、下棋、聊天外,偶爾也有人拉著弦仔唱歌仔調,是生活中輕鬆的曲調。

SONY DSC

【新竹國劇協會】

關帝廟的二樓圖書館,是現今新竹國劇協會排練的地方。新竹國劇協會的國劇是指京劇,在清代就已經在新竹發展,絕非1949年後的外來劇種。鄭用錫家族成員很喜歡京劇,除了聽京劇的唱片,也會請戲班來台灣演出。新竹的國劇協會成立於民國79年,是由新竹國劇票房再加上幾個眷村的票房組合而成的,其中有空軍的大鵬國劇社、武陵國劇社、警察單位的警光國劇社,客雅國劇社以及食品工業研究所國劇社等。這些公務員都是1949年跟著國民政府來台灣的,他們也都喜歡京劇,當時會在新竹國劇票房為中心的國劇協會一起活動。新竹國劇協會早先的活動場地就在城隍廟明正樓三樓,他們的祖師爺「老郎神」也奉祀在彌勒殿。如今已搬遷至西大路。

【同樂軒】

同樂軒位於南門派出所斜對面,這曲館是當初二十三位團員共同買地蓋房。根據同樂軒的匾額推算,同樂軒是在1840年(道光二十年)成立,是新竹最老、歷史最悠久的北管軒社。同樂軒在新竹的地位一直很高,跟其他縣市的往來也一直都很密切,目前只有他們的曲館保留下來。1990年代同樂軒逐漸停止活動,但文物保留得很完整,除了木雕的彩牌、鼓架、鑼槓、戲服、繡旗等,甚至還包括其他軒社未必覺得重要的各類文件,例如:與其他軒社往來的請帖、其它軒社致贈賞金或金牌的登錄冊、軒員們過世的集合通知等。正因此,宜蘭傳統藝術中心已向同樂軒借了六十幾件文物,明年(2019)要在傳藝中心展出一年。

進到曲館二樓,在神案上供奉的王爺神像後方,「萬年紅」寫著「西秦莊王爺」字樣。在新竹,同樂軒、振樂軒的王爺像都寫明是「西秦莊王爺」,有子弟認為,祖師爺是後唐莊宗李存勗,而非多數人傳說的唐玄宗李世民。

SONY DSC

同樂軒現今的負責人蘇先生還為大家取出收藏在箱內的七爺、八爺神將的頭像。這對木雕神將頭像是在福州做的,雕像內貼有一張紙條,寫了製造者的姓名、商號與地址:「福州城內總督後街文懷號林欽惠造。」這對頭像較一般常見的小很多。

SONY DSC

同樂軒有好幾方重要的牌匾。其中一方刻有「同樂軒」三個大字的匾額,可說是軒社重要且光榮的標記,因為聯合致贈匾額的是台灣北管歷史中八個赫赫有名的台北軒社:其中包括現在位於大稻埕的共樂軒、台北的新樂社、景美的義樂軒、台北的金海利、蘆洲的樂樂樂、淡水的南北軒、台北的忠安樂社、台北的明光樂社。共樂軒在日本時代非常出名。甚至在日本官方印的明信片中,北管的代表就是共樂軒;共樂軒還曾經迎接當時仍為日本太子的昭和天皇以及二戰後訪臺的美國艾森豪總統。當時迎接皇太子所獲贈的旗子,被共樂軒子弟視為鎮館之寶,每十年才拿出一次。此外,共樂軒還用大清國的龍銀鎔作銀線,織成二十四面牛舌旗。金海利很特別的是,社名跳脫了軒、社、園的派別之分。樂樂樂,第一個樂字是喜歡、第二個樂字是音樂、第三個樂字是快樂,希望能因為喜歡音樂而快樂。淡水的南北軒去年(2017)才慶祝成立一百周年。另一方黑色金字的匾,上面刻著「盛世元音」四字,同樣是慶祝同樂軒成立一百二十周年,贈送者仍是台北八大軒社送的。新竹的同樂軒和台北的八大軒社往來密切,地位不相上下。

同樂軒的彩牌上有紀年,寫明是「甲子孟冬月」,也就是1924年(大正十三年甲子年)刻的。此件彩牌的材質是俗稱「狗骨仔」的白楊木,至今保存良好,幾乎沒有蛀蝕或斷裂。雖然沒有新樂軒那面彩牌構圖複雜,但同樂軒彩牌的人物神態生動傳神;彩牌正面以《封神演義》故事為主,上方的八仙也很生動。彩牌左右兩側各刻了一尊有翅膀的天使,下方則刻了一隻老鷹;刻天使顯現了大正時代的風尚,刻老鷹則是新竹工匠的偏好,有高飛遠洋、英雄氣概的象徵寓意。

IMG_7675

【回首來時路,結伴向前行】

從長和宫經北門街、長安路,到城隍廟,再經三角公園到南門口,起點、終點兩端分別是新樂軒、同樂軒這兩個重要的北管軒社;竹林書局是戲曲文學的推動者,竹塹北管藝術團、國劇協會則是新竹戲曲表演的生力軍。由公會堂轉變成社教館,再成為現今的生活美學館,日本時代軒社子弟在此登臺拚場,1985年崇孟社在此主辦全國南音會奏臺,2016年則在此舉辦了新竹北管文物展與全國北管大會師。三角公園的涼風與不時傳來的笑語,像是見證了新竹北管、南音的今昔歷史,是雲淡風清的「日常」,也是代代相承的「悠長」。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
2019 年 12 月 20 日
《南聲囝仔》映後座談會
2020 年 2 月 5 日
《塹城育樂行旅》
2024 年 1 月 15 日
「獨具一格」新竹體家具鑑賞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