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TOP
活動
紀錄

陶缸修復-以周益記彩陶水缸為例

2023 年 6 月 17 日
講師:賴文進/紀錄:周益記

周益記收藏有一只直徑85公分、高40公分的陶缸,早年破裂的時候,屋主周先生的爸爸捨不得丟,收集碎片捆包之後收在家裡一個角落裡,2012年隨著第一波文物修復一起送到了正修修復中心整理。負責修復的賴文進修復師擅長陶瓷、石材、木質、壁畫類作品修復,不過修復師見到這只陶缸的時候,仍驚訝於陶瓷作品裡少見的巨大尺寸。

談這件陶瓷修復之前,老師先簡單說明一下陶瓷的製作工藝:陶瓷的製作就像是烤麵包。首先挑選土石的種類跟篩選適合的粉末,像揉麵團一樣把粉末跟水混和後揉成了陶土,再依照需要的形狀或功能去捏塑出陶瓷素坯。接著是釉藥的種類,依照主要元素組成的不同釉藥可以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像是含有鐵元素的釉藥可以發出紅色、棕色、黃色等,含有銅元素可以發出綠色或黃色等,含有鈷元素而發出藍色的釉,還有交趾陶中知名的胭脂紅是用黃金作為發色元素。把素胎當成麵包體,釉藥當作是麵包上面的各種佐料,送進窯裡面燒烤完成後,就會變成了硬梆梆的陶瓷器物。

陶瓷修復有幾種做法:

  1. 金繼,或稱金繕
    使用生漆作為黏著劑黏接破碎陶瓷、填補缺損,再以漆器蒔繪技法描補表面裂痕,常見粉蒔或貼箔材料為黃金,稱為金繕。也有單純只用漆描繪的漆繕,用銀加飾的銀繕等。這是一種再次創作,又可以恢復功能的陶瓷修復方式。
  2. 呼繼
    以金繼的修復方式執行,但缺損的碎片以其他物件的碎片補上,主要是用生漆黏或補。
  3. 燒継(熱修復)
    於斷面施塗低溫釉粉、玻璃粉等,進入烤箱或窯再次燒製讓斷面再次黏接起來,亦有以此法進行釉上彩修復之技術。這種做法裡用的具黏性的材料有:動物膠、蛋清、糯米糊等,但選擇上需要考慮到是否有葷素的忌諱。
  4. 鋦瓷
    鋦,以鐵縛物。鋦子是指兩端彎曲的鐵釘,又稱為抓釘,用來固定或接捕有裂縫的器物。用金剛鑽在裂痕兩端鑽孔後,以鋦釘將破碎瓷片扣搭將碎片緊密抓合,達到恢復形狀與使用功能。 鋦瓷是一種金工工藝的應用,因為鐵釘比較會有鏽蝕的問題,現在也會用銅釘或銀釘。

現代陶瓷修復方式主要為六個步驟,分別是組裝、清潔、黏接、填補、全色與做舊。而依照展示與研究需求,修復方式又再分類為考古研究修復、博物館展覽修復以及商業修復:

一、考古研究修復

因為其主要以考古研究為目的進行修復動作,為了能夠獲得足夠多一手資訊以及參考研究等需求,修復過程會著重在盡可能地保持物件的原貌,這樣的修復動作可能會以加固物件現狀為主,在非不得已需要移動時,也可能會將整個土鏟起來一起保存,考古研究修復的成果至多只會做到器形回復即止,不做任何臆測性的填補動作。

二、博物館展覽修復

其處理方式主要是配合展覽與教育推廣需求,斟酌進行器形回復、依據參考資料進行缺損的填補動作,在填補區塊進行顏色的調整以利於整體外觀觀賞的協調性,物件外觀的修復痕跡具有可辨識性,可以知道物件曾經進行過修復以及約略判斷修復過的位置等訊息。

三、商業修復

主要強調的是器物復原後的完整性,使器物回復成幾乎無法辨識損壞痕跡的樣貌,判斷修復位置的依據依靠的是鑑賞經驗與修復報告書。本案物件為新竹周益記典藏品,規劃修復方式為博物館展覽修復,保留了物件的故事性與典藏價值,亦可作為保存維護的教育推廣展示。

周益記的陶缸以博物館展覽修復,保留物件的故事性與典藏價值,也能作為保存維護的教育推廣展示。

物件狀況 

• 物件表面積塵與髒污。 
• 收集後碎片共計七塊,缺損斷口處有舊的修復痕跡,殘留膠漬經物件主人告知為強力膠。 
• 物件開口圓無缺損,可黏接拼成圓形水缸。 
• 碎片不齊全,需要填補並且全色。 
• 鈣化物遮蔽底部大部份顏色,並且局部鈣化物不 均勻。 
• 其中一尊人偶頭部遺失。

以博物館展覽修復,保留物件的故事性與典藏價值,也能作為保存維護的教育推廣展示。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
2019 年 12 月 20 日
《南聲囝仔》映後座談會
2020 年 2 月 5 日
《塹城育樂行旅》
2024 年 1 月 15 日
「獨具一格」新竹體家具鑑賞
LOADING
LOADING